close

生命是一個過程,而不是一個結果。火柴不會因為熄滅而哭泣,因為它曾燃燒過;飛蛾不會因為死亡而畏懼,因為它曾追求過;花朵不會因為枯萎而傷感,因為它曾綻放過。與其期待結果不如享受過程,不攀附、不執著。
滴水能穿石,但是卻需要無數的時間積累而成。沒有誰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,所有的經歷都是厚積薄發。

禪宗惠能大師從五祖黃梅弘忍禪師處得法,甫一得禪師衣缽心印,便立即出逃,為的是怕人嫉妒、陷害。
不料消息還是走漏,惠能被一位叫陳慧明的禪者一路追趕。待到陳慧明趕到,卻說不是為了衣缽而來,是想求法。
惠能想,再好的妙法也需其人放下執著才能習得,於是便說:「既然你是為求法而來,希望你先拋棄一切外緣,斷絕一切思念,我便為你說法。」
等了一會兒,那陳慧明未走,惠能禪師就接著道:「善惡之事你不要在想,只管想想你此番上座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?」
一語驚醒夢中人,陳慧明立刻大悟。接著又請求惠能再告訴他一些秘密的意思。
惠能禪師便說:「我能告訴你的,就不是秘密的意思了。如果你能反照自己、反觀自己,所謂秘密的意思,就在你的心中。」
慧明非常感激:「我師從弘忍大師門下多年,卻從來不知自己的本來面目,您的指點讓我明白了何謂'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'。我現在對自己都明白了。」

陳慧明在六祖惠能大師的指示之下終於覺悟,但如果沒有在弘忍門下多年,可能也無法在六祖大師這裡覺悟。這就像煮飯,雖然是最後一把草煮飯,但是沒有前面的幾把草,這飯也不能熟。
木有本,水有源。當下的一刻,原來是從歷史時間中得來的。所謂「因緣成熟」也就是這個意思。
所以,萬事難求速成,只有這個累積的過程到達一定的程度,才能像慧明那樣頓悟。

從前山上有戶人家,這一日父親因事難以抽身,便叫自己的孩子去鎮上買食用油。孩子出門前父親給了他一個大碗,並嚴厲地警告他:「你一定要小心!最近家裡情況不是很理想,銀子越來越不夠用了,所以要盡量節儉,你絕對不可以把油灑出來!」
小孩滿口答應後就下山到城裡,到父親交代的店裡買油。上山回家時,小孩想起父親兇惡的表情及嚴厲的告誡,越想越緊張,於是小孩小心翼翼地端著裝滿油的大碗,一步一步慢慢走在山路上,絲毫不敢左顧右盼。

不幸地是,快到家門口時,小孩恍惚間沒有看清腳下的路,結果踩到了一個洞。雖然沒有跌倒,但是手裡的油晃了晃,灑掉了三分之一。小孩非常懊惱,而且緊張得手都開始發抖,無法把碗端穩。終於回到家裡時,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。
父親看到拿回來的半碗油,氣的指著小孩罵道:「你這個笨蛋!我不是說要小心嗎?為什麼還是浪費這麼多油,真是白吃了這麼多年的飯,氣死我了!」
小孩難過地坐在一旁掉眼淚,這時坐在屋裡的母親趕忙跑來安撫丈夫和兒子,並且對兒子說:「你再去買一次油。不過這次回來,你需要跟我報告你在路上看到的人和事。」

小孩卻強調自己油都端不好,怎麼可能又端油又觀察風景做報告呢!可終究拗不過母親,只能勉強上路了。
在回來的途中,小孩發現其實山路上的風景真是美。遠方看得到雄偉的山峰,近處又有農夫在梯田上耕種。走不久,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邊的空地上玩得很開心,而且還有兩位老先生在下棋。這樣邊走邊看風景,不知不覺就回到家裡了。當小孩把油交給父親時,發現碗裡的油,裝得滿滿的,一點都沒有損失。
其實,人們想比較快樂的過日子,就可以採納小孩母親的建議。與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績和物質利益,不如在上學、工作和生活中,享受每一次經歷的過程,並從中學習成長。一位真正懂得從生活經驗中找到人生樂趣的人,才不會覺得自己的日子充滿壓力及憂慮。

精進勿逾分,無遲亦無怠。我們做事要努力,但不要著急,凡事都有個過程。


勉勵自己~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